Wednesday, March 22, 2006

观粪便辨病

大多数人也许认为粪便又脏又臭,因而排出之后不屑一顾。但如在排便之后瞧它一眼,对于保证健康、及早发现疾病还是非常必要的。

观察粪便主要应注意其性状,如颜色、软硬、粗细、形状,是否便秘、腹泻,粪便表面是否粘附有脓或血,排便后有无鲜血滴出,手纸上有否血迹等。此外,粪便的气味可因疾病之不同而有一定的特征。再结合临床症状,如大便次数的改变,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等,更有助于诊断。
观察粪便一定要仔细,必要时可将其排入便盆中,此时应倾斜便盆,以利于观察。

正常大便的颜色:
大便的正常颜色为黄、褐色。黄色是胆汁中胆红素产生的颜色,褐色是受吲哚和便中合铁化合物的影响所形成。多食碳水化合物,大便为黄色;多食蛋白质时,大便呈褐色。如服用某些中药,大便颜色也会加深。但食物及药物也会改变大便的正常颜色,合叶绿素多的食物以及叶绿素制剂、铁制剂(治贫血的药)、碳末等,可使之呈绿色或黑色。所以根据大便的颜色判断疾病也应参考其他因素。

血液附在大便表面:
像香蕉那样的有形便的表面粘着血液时,要考虑多半是痔疮出血,出血严重时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,出血较少时仅在手纸上发现血迹。这种出血一般为鲜血,无脓,且不伴有腹部疼痛。患直肠癌、乙状结肠癌、肠息肉、直肠溃疡等病时也可在粪便上看到血液。年岁较大没有患痔疮的人,如发现大便中带血,应去医院仔细检查,以确定有无癌或息肉的可能。

红色的稀便:
稀便有红色,应考虑是大肠粘膜出血。这和未消化的西红柿、胡萝卜的红色不同。褐色便与粘液、脓汁混合在一起是出血的特征。若红色稀便中混有粘液、脓液,应检查大肠粘膜有无炎症。
如肛门附近的直肠粘膜严重发炎时,可伴有腹痛、排便次数增多。患细菌性痢疾的病人,可排粘液和血混合不均的少量粪便,没有大的臭味。而阿米巴痢疾患者多排出果酱样的大便并伴有腐败性恶臭。
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,也会发生肠炎,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扁桃体炎后,突然出现血性腹泻,就可能是菌群失调造成的。
还有一种非感染性的肠炎--溃疡性结肠炎,发病初期也有像痢疾那样的腹泻症,但它的特点是病程很长。有时伴有腹痛。应该警惕的是,结肠癌和直肠癌也可出现红色稀便,且便中混有脓及粘液,伴有特殊的臭味。患者大便次数增多,有时有里急后重的感觉。此时极易与溃疡性结肠炎相混淆,应及时找专科医生检查。

柏油样便:
柏油样便见于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肠、小肠的大量出血(血量至少有60毫升以上)时。便呈黑色并有光泽,奇臭。柏油样便多为稀便,但也有成形的。柏油样便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的出血。此外,在食道静脉瘤出血、暴食后连续呕吐、食道和胃粘膜交界处血管破裂出血时也能见到。不能忽视的是小肠溃疡、癌肿等有时也产生柏油样便。

普通颜色的腹泻:
睡觉着凉,伤风感冒,吃得过多或过冷,都会引起腹泻,排出的多为黄褐色稀便。一般不发热,腹痛也不严重。这些病症虽不严重,但也应进行必要的治疗。

大便变细或变扁:
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,一般直肠疡后期,因肠腔狭窄可出现大便形状的改变(变细、变扁)。此时患者多伴有腹胀、腹痛、消瘦、全身衰弱无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肠腔出现炎性肿块或大的息肉时,应立即去医院就诊。

No comments:

LinkWithin
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